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基层动态>> 正文

新闻资讯

秀色看不尽 匠心筑通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19-08-19

——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北延项目环水保工作纪实

仲夏季节,地处赣南深处的兴赣北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郁郁葱葱,万物勃发,绵绵群山中,一条蜿蜒向前的兴赣北延高速公路初具英姿,形成一道与青山、绿水、蓝天相映生辉的美丽风景。

兴赣北延高速项目里程总长为64公里,起于兴国县以北兴赣高速公路兴国枢纽互通,对接兴赣高速公路并与泉南高速交叉,往北经兴国县鼎龙乡、方太乡、城岗乡、良村镇、南坑乡,经宁都县黄陂镇,于大沽乡设枢纽互通与广吉高速相交,终点在小布镇北侧与昌宁高速公路对接,桥隧比达36.7%,其中桥梁长17.782km,隧道长5.848km,全线共设6处立交互通。

项目办主任郭名春认为:“绿水青山是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无不凸显着它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严峻考验”。

自施工进场来,兴赣北延项目办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把环保工作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地方政府、环水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实抓好环水保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效保护沿线水系功能、耕地资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噪声、振动、扬尘的环境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路地情谊和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容。

 

A1标拌合站绿化.jpg

建章立制,压实责任担当

“施工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原始的就是最美好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环保理念,始终做到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后以最大限度来恢复。从而彻底改变了“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采访中,项目办总工赵顺根告诉记者。

项目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工程建设的推进中,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将工程建设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

为了压实环水保工作责任,成立了环保、水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北延新建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均设立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专职机构,建立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和监督管理体系,落实专项资金。各标段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环保、水保管理组织机构,指派领导班子成员专职负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天候、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与实施。

将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纳入纳入工程监理内容。监理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理,选派具有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资质的人员,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为切实提高环水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J1高驻办利用晚间学习时间组织全体监理人员学习《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切实强化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通知》(赣交建管字〔2018〕23号)、《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赣交质督字〔2018〕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扬尘防治污染的通知》(兴赣北延办发〔2018〕27号),增强监理人员环保意识,提高了监理人员环保方面的监理水平。

 

A2标拌合站入口处绿化2.JPG

永临结合,惠及民生福祉

进入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便道标准、规范,波形护栏首尾相接,安全墩柱黄白相间,现场车辆通行井然有序……

这一切是兴赣北延项目办秉承绿色创新、降本增效的发展理念,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采用永临结合管理思路,特别是在施工便道的修建方面,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据了解,兴赣北延沿线地形条件复杂,桥梁隧道密度大,施工条件差。尤其是兴国与宁都县交接处,群山逶迤,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并且全线仅靠一条年久失修、路面狭窄的县乡公路通行,主线大多都偏离县乡道3-4公里。其中,J2总监办下辖的5家施工单位早筹划、早安排,把临时便道施工当作永久工程来做。郑枫隧道偏离县乡公路几公里,进出公路都临崖临水,落差高,为此,各标段根据自身的实际,科学策划,统筹推进。如A6、A7标的施工企业投入资金,把便道全部硬化,在临崖高落差路段设置安全墩或波形护栏,即使下雨等恶劣天气,也能保障进出郑枫隧道施工运料车辆进出对于县乡公路的老桥,5家施工单位均按永久工程的标准进行加固,既有利用施工期间大吨位车辆通过,工程结束后又可以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在修筑规范标准的便道同时,J2管段的5家施工单位在平面交叉路口、施工现场和便道,全程设置了安全警示、指示标志,为安全护航。截止2018年底, J2管段共修筑便道24.28KM/39条,钢便桥72m/4座,硬化便道4.63KM,波形护栏15471米。

在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兴赣北延项目办追求“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理念,尽量选择裸露的荒地修建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

 

A2标拌合站除尘雾炮机.jpg

铁腕治理,抑制扬尘污染

走进兴赣北延项目的施工现场,地面湿润,裸土上盖着仿真草皮,现场自动喷淋降尘设备不间断作业,在施工现场,丝毫看不到人们印象中尘土飞扬、灰土满天的场景。

一直以来,项目办对环保施工狠抓不懈,尤其在扬尘治理上下足功夫。A1标在1号拌合站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环拌和站的喷淋系统,既考虑到了拌和站绿化植被的养护,也大大减少了拌和站的地面扬尘,更有利于拌和站的地面清扫、清洗;同时配合防尘雾炮机的使用,将扬尘污染降低到最小。建设了车辆清洗装置,在进入拌和站的入口处设置了“环保除尘清洗机”,对进出车辆使用清洗机清洗,降低车辆尘土对拌和站和外界环境的污染。

A2标三场站出口处设置了洗车池系统,场内自动喷淋系统总200m长,喷洒面积达3000,为进场工地车辆“接风洗尘”;为保持便道及临近县道的清洁,使用人工配合洒水车定时喷洒;按照工完场清原则,每个工点当天施工完毕当天进行管理。

A3标部分施工作业区域临近省道、县道,该标段借鉴市政工程施工时的施工围挡,并在施工围挡的基础上加装仿真草皮,提升了美观效果,也塑造了良好的施工形象。A1、A2、A5标在传统基坑安全防护的基础上也加装仿真草皮,使原本尘土裸露、满目疮痍的土建施工现场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A1标拌合站除尘洗车机.jpg

A4标打造了项目全线建设规模最大的全封闭梁场,并在项目梁场生活区栽种树木并在绿化土里撒种草籽,努力实现施工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环保化。

参建各方义无他顾、主动履责。J1高驻办所辖各标段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与既有省道、县道的交叉,需要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施工作业,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对既有道路一定程度上的污染,J1高驻办严格督促所辖各施工单位落实好环保工作要求,每日巡视工地时均会对省道、县道污染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污染立即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人工清扫或洒水清扫。

项目办还在施工工艺、装备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陆续采用了智能化节水喷淋系统、全封闭移动式养生棚、全封闭或半封闭拌合站、全自动智能压浆设备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施工设备、管理理念。种种措施的落实,使施工扬尘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A8边坡绿化.jpg

逐绿前行,锻造品质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围绕兴赣北延项目“雕铸绿色公路、筑就平安工地、弘扬工匠精神、锻造品质工程”建设目标,项目办制定了《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北延建设项目绿色公路实践指南》,将施工方案与生态理念深度融合。《实践指南》涵盖各工程项目环保水保措施、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取弃土位置的控制和保护、水和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及防水处理等方方面面。

制度“滴水不漏”,力度持续不减,项目办持续把环水保工作抓深做细,力争打造“绿色公路施工线”。例如:尽最大可能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边坡开挖后及时进行复绿,安排专人对喷播植草进行维护,保证坡面的稳定和绿色生态;对弃土(渣)的堆放点远离河道,不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因修建临时工程损坏现有的绿色植被,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修复;减少噪声污染,在距居民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铲车、卷扬机等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做封闭隔声,降低对居民生活起居的影响。

A2标拌和站入口处绿化.JPG

建设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各施工单位以绿色为指南针,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A2标始终遵循“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利用、最高程度恢复”原则,下大力气做好场站绿化,在场站建设中,对平地采取大面积铺设草皮,辅助以各种景观树苗及灌木,保证绿化面积与美观共存,三场站总绿化面积达6000,绿化占比30%,营造出绿荫成片的宜人环境,在层峦山脊之间开创出一个花园式场站,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A4标遵循“两不破坏”(不破坏水土、不破坏植被)、“三不污染”(不造成水质污染、不造成空气污染、不造成噪音污染)原则,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各环节全过程。A10标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生态防御措施,在四周边坡喷播草籽3500平方、灌木绿化面积260平方米、植树约130棵。监理单位携手担责,J2高驻办督促路基边坡成型一个、绿化一个,确保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项目在带“绿”施工的同时,推广“临时急流槽”。为防止漫长雨季雨水冲刷对刚填筑好的路基边坡造成破坏性影响,J2高驻办在路基单位推广施行“临时急流槽”做法,在管段共建成了61个“临时急流槽”,即在填筑好的路基上筑起一道高达40公分高的拦水梗,再用较厚的塑料布或水泥砂浆,从坡顶到坡底修筑自上而下的“临时急流槽”,引导路基上的水有处可流,既保护成型的路基,又不污染农田。A8标K40+754-K40+900路基由于实施了“临时急流槽”, 在长达半年的连续雨季中没有被上方高达29米的高边坡冲刷出来的泥土掩埋,与一沟之隔的农田庄物茁壮成长。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水处理方面,项目办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无积水、生活污水不直排、排放水质要达标。在场站内设置矩形排水沟,水流汇至水沟中,由水沟引排至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出;施工废水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且不得排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灌溉渠道和水库;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设置化粪池净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排放。架桥修路是本分,履行环保责任是担当,项目建设者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呵护着山山水水。

万水争流,漫江碧透,千山竞秀,浮翠流丹。逐绿前行,兴赣北延项目建设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一年多来,通过不懈努力,兴赣北延高速公路项目整个环水保工作始终规范运作有序进行。而如今,兴赣北延高速“大干项目年”百日攻坚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一段新的征程又已开启。项目后续施工,全体参建者仍将以环保为己任,持续践行“主动管理,绿色施工”的环保管理理念,用智慧和汗水守护这片家园,倾力让青山常在,让碧水长流,努力将兴赣北延高速公路项目打造成为与蓝天白云同在、与青山绿水同伴的建设典范。

(兴赣北延项目办 赵顺根 廖元富 胡宗廷)